夏季最烦人的,无非是过于炙热的阳光,以及各种虫子。暑期将近,我们计划旅行时,总会考虑买防晒霜和驱蚊液。
可能大家没有想到,这两个东西如果使用不当,就会像曼妥思和可口可乐一样,产生让你预料不到的后果。
防晒霜的主要成分
防晒霜的主要成分,稍微简单提一下。
为了挡住阳光中的紫外线(紫外线和防晒剂),我们会在防晒霜中加入防晒剂,主要分成:
■ 物理防晒剂(一些小颗粒,特别能反射阳光的那种)
■ 化学防晒剂(一些溶解在水中或者油里面的化学品,能够把阳光中的紫外线吃下去,然后颤抖几下,转化成热量释放掉——当然,有时候吃太多,会自爆)
具体可以参看我们之前的文章:紫外线和防晒剂。
大部分我们能买到的,具有高防护能力(SPF和PA指数)的防晒霜,都是既有物理防晒,又有化学防晒的(一片草原|春天如何选防晒)。
考虑到这些防晒剂的名称,比如「苯基二苯并咪唑四磺酸酯二钠」或者「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」,你本能地会想:这玩意儿有没有毒啊?
放心,监管部门既然能让这东西放到皮肤上,心里就比较有谱——虽然看起来这些又是苯环,又是磺酸的,但是他们在皮肤上非常难以渗透,所以基本上不会进入身体内部,安全性是有保障的。
驱蚊液
目前市面上最主要的驱蚊液,基本上都用的是一种叫做DEET的东西。
这东西最早在二战中被开发,是为了让美国兵在东南亚的丛林战中,能够不怕叮咬,也避免疾病感染。日军士兵似乎没有这些保障,只能靠意志力。具体的介绍可以看我们之前的文章:哈?你天天往身上喷的是农药?。
同样,DEET的安全性也非常好,因为不渗透。
当防晒霜遇到驱蚊液
可是,2004年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却发现有那么一点不对头:虽然DEET(驱蚊液)和化学防晒剂(防晒霜)单独都是渗透性很差的东西,可是放到一起,穿透力却大大增强了。
增强多少呢?
用小鼠的皮肤做实验,原本需要30分钟(注意,这个30分钟是针对小鼠的,不是人类,人类皮肤需要长得多的时间)才能检测到有透过(此时透过量很低),如果混在一起,只需要5分钟
不能说增加了6倍,但是从30分钟到5分钟,也是一个挺吓人的增加了。
而一旦开始稳定渗透,渗透的量大概增加了3倍到4倍。
这一下子大家都开始有点紧张了,虽然不能说这个风险巨大,但是怎么使用防晒霜和驱蚊液,就需要重新评估一下了。
正确使用方法
由于这个事情并不热门(虽然我们觉得是个大事,但是科学家们大概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忙吧),所以中间虽然零星有文献发表,但是一直到2015年,台湾慈济大学和美国Rutgers大学(相当于新泽西州立大学)两个研究团队才得出两个结论。
Rutgers大学的研究成果说明,防晒霜中最主要的问题成分是「二苯酮-3」,其他几个被研究的化学防晒剂问题不大。
这样大家就松一口气了,毕竟「二苯酮-3」在美系防晒中用得很多,可是在欧系和日系中,已经渐渐减少了。
可是事情并没有完,Rutgers大学的研究还表明,如果事先混合DEET(驱蚊液的主要成分)到防晒霜里面,还是会促进渗透。
大家又觉得不放心了……
好在有台湾同胞。
慈济大学的研究最终给出了解决方案,就算用了含「二苯酮-3」的防晒霜,只要你按照下面的方式使用,也不会增加渗透。
首先,使用防晒霜。
接着,等十五分钟。
最后,用防蚊液。
实验结果是,如果这么用,渗透量是很小的。
但是如果你淘气,要先用防蚊液,在用防晒霜的话,渗透量就会大大增加。